當急切的爸媽遇上“無欲無求”的星娃,那場面,真的很上頭!恨不得幫娃捆在椅子上,定住他的頭!但是,留得住人,留不住心呀!如何是好?
其實很多家長都發(fā)現(xiàn)了一點——“在孩子興趣范圍內的呢,很容易教會,甚至不教也都會了……”
看到了嗎?興趣!但,興趣真有那么大魔力?
當然,因為興趣激發(fā)了孩子的內在動機!
等等!那,動機又是啥?
動機是行為的發(fā)端,是推動人們從事某種活動的內在驅動力,任何人都需要。
就比如,如果沒有工資你會努力去工作嗎???那么賺錢就是你的動機,而工資就是你的強化物!
說起來很簡單,四個字:投、其、所、好!但做起來……需要準確拿捏……
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家長發(fā)現(xiàn)孩子能配合老師卻不能配合父母的原因!
所以第一步,把孩子喜歡吃啥喝啥玩啥都一條條記錄下來,根據(jù)當下興趣的變化及時做修整。做好這一步,就可以思考并設計,怎么樣把這些喜好結合進物理環(huán)境設置、人的連接、教學目標、過程以及結果中。例如,在家里給孩子做桌面練習時,可以在環(huán)境中引入他喜歡的事物,可以在桌子上放上他喜歡的魔尺,或者跟他坐在他喜歡的靠墊上。不要一上來就說“我們開始吧!”“我們來學……”這樣太嚴肅啦!在孩子“喜歡”上此刻的你之前,不要開始教學,先嘗試和孩子建立信任和連接,如果你的魅力大到孩子被你深深吸引,還怕他沒開始訓練就棄你而去嗎?可以先給孩子喜歡的任務,例如:邀請他做他喜歡的事(坐電梯等);玩他喜歡的游戲(癢癢撓等);請他吃喜歡的東西(喝果汁等)……不要著急讓孩子見識和遵從我們的世界,先走進孩子的世界,參與到他的活動中,成為連接孩子與世界的橋梁,在逐漸引導孩子走出他的世界,進入到我們的世界。例如:孩子沉迷于把小汽車擺成長長的一排,我們怎么做?當他注意到你并接受你的參與后,把小汽車遞給他,在這個過程中訓練眼神接觸、提要求、命名……將關注點從完成目標任務轉移到孩子的反應上,重視孩子的情緒。比如,在訓練中根據(jù)孩子的能力及反應確定輔助的等級和速度,該袖手旁觀的時候就不要急于插手,該等一等的時候,就多點耐心,給孩子創(chuàng)造機會。例如:孩子愛吃土豆泥,不愛吃米飯。那么進食訓練中,可以將少量的米飯拌在土豆泥里吃,或者吃幾粒米飯再吃一小勺土豆泥,循序漸進幫助孩子接受米飯。有時候給孩子選擇的權利,讓他掌握主動權,能更好地激發(fā)孩子的動機。例如,今天的任務有ABC,讓孩子決定先完成什么再完成什么。實踐證明,孩子有主動權時,主動性也越高,越配合。教給孩子的任務目標要符合孩子當下的能力,或者讓孩子踮踮腳就能夠到。目標太難,孩子可能會畏懼,而且超綱的題,也真的很難解啊!所以難度要適宜,否則都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和配合度。在學習新任務時,先給孩子完成一些他熟悉的、簡單的任務,以增強他對自己能力的信心。新任務:精熟任務=1:7,隨機輪換7個精熟任務后給1個難度適當?shù)男氯蝿眨@個比例不是固定的哦,根據(jù)孩子實際接受程度來調整。例如:教孩子提要求說“冰淇淋”,當孩子只能說“bing qi ~"時,鼓勵他:“你在努力提要求了,不錯喲。”而不是在練習很多很多遍,終于能說“冰淇淋”,再說:“你真棒!”要讓孩子感受到,他的努力和進步,我們都是能看到的,也值得被鼓勵,而不僅僅是結果。